《2017年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城市篇)》于本屆“音樂峰會”首次發布
時間:2017.11.27 瀏覽:592017-11-27 東郊記憶
2017年11月27日,“2017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峰會”開幕式將在成都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東郊記憶音樂公園盛大舉行。500余位領導嘉賓、專家學者同聚一堂,見證了《2017年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城市篇)》的首次發布,為科學有序開展音樂產業發展提供了明確導向。
“2017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峰會”開幕式上,《2017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城市篇)》的發布環節萬眾矚目。報告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指數研究報告”課題組副組長汪京京先生代表發布,數據研究組負責人岑明聰先生對本次指數報告的研究成果作出了詳細解讀。
研究報告以創新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設計原則,依據傳統數據統計與大數據挖掘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借鑒國內外成熟產業評價模型,針對不同對象,建立從宏觀到微觀的多層次評價體系。
整個評價體系從城市、基地(園區)、音樂小鎮和音樂企業四個維度進行。
城市評價體系報告以全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共35個城市)為測評對象,從音樂產業發展基礎、教育資源、人才、資本、音樂企業、音樂消費、音樂知識產權和行政支持8個方面,主要從城市音樂產業發展基礎指標、城市音樂產業發展潛力指標、城市音樂產業發展成長性指標3個方面來對各個城市音樂產業發展狀況和前景做一個綜合評測。
本次數據時間窗口是從2016年7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該時間窗口也是固定的,以后將每年按照這個時間節點來進行數據統計和研究。
《報告》顯示,各城市的音樂氛圍在不斷提高,音樂產業已經在文化產業中居于重要地位,發展空間和市場潛力巨大。
沿海地區線下消費市場實現了快速增長,線上流媒體音樂付費逐漸成為新趨勢。沿海及西南、華中地區音樂產業人才聚集度相對較高,金融資本的持續注入帶動這些地區的音樂教育資源。綜合城市音樂基礎資源、人才資本要素聚集、企業發展、知識產權及行政支持等綜合因素。
“城市音樂產業發展綜合指標”測評顯示,直轄市組北京市居第一,上海、重慶、天津緊隨其后;副省級城市組,廣州、成都、深圳分別位居前三;省會城市組,昆明位居第一,長沙、福州位居第二、三位。同時《報告》也反映出,目前中國各城市音樂產業發展仍面臨著評價標準體系不夠健全、產業不夠完備、人才聚集度不夠高、企業規模不夠大、版權保護體系不夠健全、資本支持不足等問題。
課題組還對指數研究下一步的展望和計劃進行了介紹,希望從標準及規范、累計行業數據、建立智庫、擴大評價范圍及深度的四個方面進行提升和進步。并特別介紹了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規劃發展司,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指數研究報告課題組的大體架構。
成都國家音樂產業基地東郊記憶音樂公園對本報告編寫、發布也作出了應有貢獻。
本次《報告》是貫徹落實十九大會議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行動的一次具體實施。中國音樂產業發展指數研究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課題組將會在十九大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因需而動,在做好基礎性研究工作的同時,根據行業發展變化,實時監測相關信息和數據,定期發布具有社會價值和行業價值的系列《音樂產業指數報告》,以此承載起新的文化發展使命,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為建設新時代下社會主義音樂產業新體系作出貢獻。